“送法下乡”成为决战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 来源:石屏长安网  
  • 发布时间:2018-04-03
  • 浏览次数:2396

石屏县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贫困乡镇3个、贫困村4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3036052人。2014年以来,累计减贫871232684人,未脱贫人口10183368人,贫困发生率从12.15%降至1.45%。今年,石屏县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为全省15个拟退出贫困县行列。

为发挥法治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完善贫困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增强贫困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12月,石屏县组织19家部门深入全县18个贫困村,“四个结合”开展第14年“送法下乡暨法治扶贫活动”,助推精准扶贫。

一是结合脱贫攻坚,积极调处各类纠纷,构建和谐社会。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村中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如:精准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在贫困村落地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征地拆迁、道路通畅等纠纷,活动前部署司法所配合三支队伍暨帮扶责任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组干部,走村入户,逐户摸底排查,广泛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纠纷,及时开展排查化解,有效防止事态扩大,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在“送法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律顾问、法援律师、公证员、各类调解组织、法律明白人等专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法律风险防控和矛盾纠纷分类调处工作,确保扶贫政策和项目落实到位。

二是结合维护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秩序,大力开展法治宣传,确保贫困村法律知识宣传到位。针对不同贫困村,“送法下乡”队伍有的放矢开展宣传。对扶贫政策了解不深的贫困村,围绕国家扶贫政策、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重点开展宣传;对帮扶过程中存在虚报漏报家庭财产、哄抢贫困救助物资等违法违规现象,围绕此类现象进行重点宣传;对邻里关系紧张、不赡养老人、婚姻家庭等纠纷比较多的贫困村,围绕婚姻家庭、邻里关系、老人赡养等方面进行重点宣传。由于宣传活动针对性、实用性强、活动现场,很多群众带着生活和劳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前来咨询,工作人员对群众提出的赡养、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引导贫困户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是结合民生问题,深入开展法律服务,满足贫困户法律需求。为满足贫困户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缓解城乡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这一矛盾,“送法下乡”工作队利用多部门联动运作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为农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代理诉讼等服务。县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现场提供法律援助。律师结合当前诈骗犯罪活动不断向农村渗透,诈骗手法多样,骗取贫困村民钱财的实际,告知村民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贪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法官和律师还结合自己多年办案实践,以案释法将法条寓于群众身边的案例之中,用老百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授法”于民,使群众在享受文艺大餐之时,享受法律的熏陶,在方便农村群众的同时,增强了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

四是结合社情民意,畅通群众合理诉求渠道,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送法下乡”工作队每到一个贫困村寨,以体察民情为切入点,倾听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耐心解答法律问题、扶贫政策,仔细询问贫困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系所想,将群众合法诉求渠道“连通”至家门口,积极引导群众要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群众反映问题属工作队所在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交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或带回单位综合解决,并按规定回复反映人;工作队不能处理的则由工作队整理后向上级或有关部门反映协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对工作队有建设性作用的工作队立行立改。

截止20183月,“送法下乡”工作共抽调25名工作队员,行程3000多公里,发放宣传材料5000份,发放法治教育日历10000张,赠送法律书籍500册。上专题法治课150余场。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500人次,工作覆盖全县9个乡镇、15个村委会,18个自然村,受教育群众约1.2万人次。